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人才培养  >  研究生  >  专业介绍  >  正文
专业介绍

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重要二级学科,是bevictor伟德较早设立硕、博学位授予点的学科。本学科培养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及研究、外国文学与艺术评论、翻译与传播、跨文化交流、教育、文秘、新闻广告、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。

伟德bevictor中文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,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与传承,形成了深厚而又独具特色的学术研究传统。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,朱陈、张泗洋、刘翘、李树森、李尚信、车成安等先生在莎士比亚研究、俄罗斯文学研究、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近三十年,杨冬、付景川、靳丛林、尹允镇等优秀学者在西方文学批评及理论、欧美现当代文学、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、中朝文学关系等研究领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。目前,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批评、欧美文学、东方文学、比较文学、翻译与跨文化实践、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文学关系、叙事理论。

2023年,伟德bevictor中文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有:李军副教授、宁欣副教授、王天红副教授、杨富波副教授、苏畅副教授。

导师简介

李军,副教授,文学博士,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学者。

研究方向: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、北欧文学、东方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比较文学。

研究生课程:《东方文学史》、《欧美现代文学思潮》等。

代表作:《剑桥战争史》(译著)、《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—中国现代男作家的性别意识分析》(专著)、《美丽“她”世界—北欧女作家研究》(专著)、《性别镜像与文化距离》(论文)、《英美女性实验小说传统及其先验创作的特征》(论文)等。

科研项目: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全球化跨国视野中的中国民族电影拓展与国家形象重塑”、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“美国文学中文化取向的多元性与整合性研究”等。

宁欣,副教授。美国罗格斯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,牛津大学短期访问学者。

研究方向: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理论、国际现代主义、西方文艺复兴文学、译介学、生态主义理论等。

研究生课程: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:历史与理论前沿》(中英双语)、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》、《文艺复兴文学》等。

代表作:《主体与生活世界: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自然、生态与人》(专著)、《薇拉•凯瑟故事选》 (译著)、《伊迪丝•沃顿故事选》(译著)、《尤金奥尼尔 <长日入夜行> 中的文学性引喻》(论文)、《羿神话的现代阐释:仪典暴力、精神分析与现代神话学》(论文)等。

科研项目:主持伟德bevictor中文版种子基金项目“生态主义文学理论与现当代中国文学”、主持伟德bevictor中文版校级项目“生态主义视域下的前期新中国文学考察”等。

2018年3月出席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时与前辈学者、加州大学鲁晓鹏教授合影

2018年冬访问牛津大学


王天红,副教授,文学博士,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。

研究方向: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、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、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、比较文学与中外诗学等。

研究生课程:《十九世纪欧洲长篇诗体文学》、《中外比较文学文献精读》(待开设)等。

代表作:《外来影响与中国现代新诗理论》(专著)、《跬步集——现代文学与文化探索》(专著)、《穆旦诗歌英译述评(1946-2016)》(论文)、《中国现代新诗英译本辑录(1929-2016)》(论文)、《罗伯特·白英与〈白驹集:从古至今中国诗〉》(论文)等。

科研项目: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中国现代新诗英译的传播与接受研究”、主持吉林省教育厅“十三五”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“中国现代新诗英译篇目研究”等。

2019年7月26日国际比较文学执委会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分会场发言《“浓郁得近于穆旦”——方宇晨1940年代诗歌的现代风格》

2019年7月31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22届澳门年会分会场发言《英译古今诗选里的中国现代新诗》


杨富波,副教授,文学博士。

研究方向:西方文学批评理论、比较诗学。

研究生课程:《西方文学批评史》、《比较诗学》等。

代表作:《莫瑞·克里格与新批评》(专著)、《试论空间形式在〈追忆逝水年华〉中的结构作用》(论文)、《论<野草>的现代主义风格——以张枣的研究为中心》(论文)、《审美与求真——论“典型”的内涵及其争论的根源》(论文)、《德里达的首次书写之思》(论文)等。

科研项目:主持伟德bevictor中文版项目“莫瑞·克里格批评理论研究”,参加国家社科项目“美国文学与美利坚民族文化意识研究”等。


苏畅,副教授,文学博士。

研究方向:俄罗斯文学与文化、中俄文学关系、比较文学、译介学、形象学、叙事学等研究。

研究生课程:《俄罗斯文学研究》、《经典叙事学》等。

代表作:《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》(专著)、《旅苏游记与跨国想象》(论文)、《翻译与期待视野的互动》(论文)、《三重面具下的他者——民族性、国民性、人民性与理论的迁徙》(论文)、《对视点问题的重新认识》(论文)等。

科研项目: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俄国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译介研究”、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“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”等。